【苟安什么意思】“苟安”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在困难或危险中暂时维持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它带有一定的贬义,多用于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安稳、缺乏远见和奋斗精神的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苟安 |
拼音 | gǒu ān |
词性 | 动词/名词 |
含义 | 在艰难环境中暂时保持安宁,不求上进;指对现状的满足与妥协 |
出处 | 《左传》等古籍中常见用法 |
近义词 | 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
二、使用场景与语境
1. 政治语境:常用于批评执政者或政策制定者,指出其只顾维持表面稳定,忽视长远发展。
2. 个人生活: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选择逃避,不愿努力改变现状。
3. 历史评价:如对某些朝代末期统治者的批评,认为他们“苟安”导致国家衰败。
三、经典例句
- “他只顾眼前苟安,不顾未来的发展。”
- “历史上许多王朝因苟安而走向灭亡。”
- “我们不能一味苟安,要勇于面对问题。”
四、总结
“苟安”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或政治行为,强调在困境中满足于短暂的安宁,缺乏进取心。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权宜之计,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停滞甚至倒退。因此,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应避免“苟安”,追求进步与突破。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对“苟安”一词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语言学、文学及社会背景进行整理,旨在提供清晰、准确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