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及译文】《王顾左右而言他》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的一则经典寓言,讲述了齐宣王在面对孟子的提问时,因无法正面回答而转移话题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故意避开主题,另说他事。
一、原文
> 王顾左右而言他。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段对话:
>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王曰:“否。吾何好乐?是吾所好者,非也。”
>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王顾左右而言他。
二、译文
原文:
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
齐宣王环顾左右,把话题转向别处。
三、
这段话反映了齐宣王在面对孟子关于“喜好音乐”的问题时,因为自身行为不符合儒家提倡的仁政理念,所以选择回避,转而谈论其他事情。这不仅是对齐宣王行为的描写,也揭示了当时政治与道德之间的矛盾。
通过这一故事,孟子强调了君主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的思想,同时也批评了那些不愿直面问题、逃避责任的统治者。
四、对比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下》 |
原文 | 王顾左右而言他 |
译文 | 齐宣王环顾左右,把话题转向别处 |
故事背景 | 齐宣王与孟子讨论治国之道,但因自身行为不合儒家思想而回避问题 |
含义 | 形容人在面对难回答的问题时,故意转移话题 |
寓意 | 批评统治者不正视问题,逃避责任;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行仁政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尴尬或棘手问题时,选择回避或转移话题的行为 |
五、结语
“王顾左右而言他”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现实中的心理现象。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勇于面对、积极解决,而不是逃避或转移焦点。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