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故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因朝廷主和派的压制,未能实现其抱负。他的词作豪放激昂,充满爱国情怀,被誉为“词中之龙”。以下是对辛弃疾生平与成就的总结。
一、生平简介
项目 | 内容 |
出生年份 | 1140年 |
去世年份 | 1207年 |
字 | 幼安 |
号 | 稼轩 |
籍贯 | 山东济南 |
身份 | 词人、军事家、政治家 |
主要活动时期 | 南宋中期 |
政治立场 | 主战派,主张北伐 |
二、主要经历
时间 | 事件 |
1161年 | 21岁,参加耿京起义军,抗金救国 |
1162年 | 俘获叛徒张安国,献于南宋朝廷 |
1163年 | 被任命为江阴签判,开始仕途 |
1181年 | 因弹劾权臣被罢官,闲居江西上饶 |
1203年 | 被重新启用,任镇江知府 |
1207年 | 逝世于江西铅山 |
三、文学成就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并称“苏辛”。他的词风豪迈奔放,内容多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也有描写田园风光、爱情生活的作品。
作品名称 | 类型 | 特点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壮词 | 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抒情 | 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
《青玉案·元夕》 | 婉约 | 描写元宵节的热闹与孤独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怀古 | 借古讽今,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四、历史评价
辛弃疾一生虽未得重用,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收复失地的理想。他的词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评价者 | 评价内容 |
辛弃疾自己 |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
后世文人 | “稼轩词,横竖烂漫,乃有金石声。” |
五、结语
辛弃疾的一生是坎坷而壮烈的。他既是词坛巨匠,也是热血将军,虽未能实现北伐理想,却用诗词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遗产。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那个时代无数志士仁人的缩影。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