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事来源是什么】一、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和《三国志》,主要描述的是曹操在东汉末年通过控制汉献帝,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从而掌握朝廷实权、号令天下诸侯的行为。这一策略使曹操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占据优势,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势力。
该典故不仅体现了曹操的政治手腕,也反映了东汉末年中央权力衰落、地方军阀崛起的历史背景。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常被用来形容利用权威或名义来控制他人,但在历史上,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现实政治的智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后汉书》、《三国志》 |
出现人物 | 曹操、汉献帝 |
原文出处 | 《后汉书·董卓传》:“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可定。” |
故事背景 | 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弱,各地军阀割据,汉献帝流离失所。 |
行为方式 | 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以天子名义发布政令,控制朝政。 |
战略意义 | 借皇帝之名,增强自身合法性,统一号令天下诸侯。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曹操政治智慧的体现,但也有人批评其“假借皇权”。 |
后世影响 | 成为“以势压人”的代名词,常见于文学、影视作品中。 |
三、结语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是三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更是中国历史上权力运作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揭示了在乱世中,如何利用象征性权力来实现实际统治的道理。虽然这一行为在道德层面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