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声屏气的意思和造句是什么】在汉语中,“敛声屏气”是一个较为文雅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谨慎、严肃或紧张的状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及用法,以下将从意思、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敛声屏气 |
拼音 | liǎn shēng bǐng qì |
释义 | 收敛声音,屏住呼吸。形容非常小心、谨慎或紧张的状态。 |
出处 |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众人见他这般敛声屏气,都觉奇怪。”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紧张、严肃场合下的神态或行为。 |
近义词 | 谨言慎行、小心翼翼、屏息凝神 |
反义词 | 高声喧哗、放肆无度、大声嚷嚷 |
二、详细解释
“敛声屏气”中的“敛声”指收敛声音,不发出声响;“屏气”则是指停止呼吸,保持静止。整体意思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人们会刻意控制自己的言行,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引起注意或造成不良后果。
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描写人物在紧张、危险或重要场合下的心理状态。例如在古代宫廷、重大典礼、或者面对权威时,人们往往表现得格外谨慎。
三、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在领导面前总是敛声屏气,生怕说错一句话。 | 表现了对上级的尊重与畏惧。 |
看到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敛声屏气,安静下来。 | 描写学生在老师进入时的紧张状态。 |
他站在舞台上,敛声屏气,生怕出错。 | 形容表演者在重要时刻的专注与紧张。 |
在会议上,大家都敛声屏气,等待领导发言。 | 展现会议氛围的庄重与严肃。 |
四、使用建议
“敛声屏气”虽然文雅,但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是否恰当。它更适合书面表达,尤其在描写人物心理、环境气氛时效果更佳。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若想让语言更自然,可以考虑使用“小心翼翼”、“紧张兮兮”等更贴近生活的词语。
五、结语
“敛声屏气”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掌握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