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臂啮指故事来源是什么】“扼臂啮指”是一个具有传统道德寓意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强烈的悲痛或深切的亲情表达。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主要与孝道有关,体现了古人对父母之爱的深刻理解与情感表达。
一、故事来源总结
“扼臂啮指”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中的记载,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孝子的故事。相传有一位孝子在得知母亲病重时,因极度悲伤,情不自禁地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手臂,以示内心的痛苦与无助。这种行为虽非理性之举,但却表达了他对母亲深切的牵挂和无法挽回的哀痛。
这一故事后来被广泛传播,并成为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化中强调孝道的重要象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亲人离世时的强烈情感反应。
二、故事来源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扼臂啮指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故事背景 | 古代孝子因母亲病重而极度悲伤 |
行为描述 | 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手臂,表达悲痛 |
文化含义 | 强调孝道与亲情的深厚 |
现代意义 | 象征对亲人的深切关爱与无奈之情 |
三、结语
“扼臂啮指”虽然源于古代,但其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却依然触动人心。它不仅是对孝道的一种诠释,也是对人性中那份最原始、最真挚情感的写照。尽管现代人更倾向于理性表达情感,但这一成语仍能引发人们对亲情、责任与牺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