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身莫赎的含义】“百身莫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人因过错或过失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感到极度懊悔与自责,认为即使付出再多的生命也无法弥补。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犯下大错后,内心深处的悔恨与无力挽回的绝望情绪。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百身莫赎 |
拼音 | bǎi shēn mò shú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虽百身以赎之,不能免也。” |
释义 | 即使有百种生命也无法赎回所犯的错误或造成的损失,表示极大的悔恨和自责。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内心的痛苦与悔悟。 |
近义词 | 万死难辞、悔不当初、痛心疾首 |
反义词 | 无愧于心、问心无愧 |
二、使用场景
“百身莫赎”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个人犯下重大错误后:如因一时冲动导致他人受伤、死亡,事后深感懊悔。
2. 社会事件中:如某些官员因腐败行为造成国家损失,被公众谴责时常用此词。
3. 文学作品中:常用于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增强人物情感的深度。
三、实际例子
- 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司机因酒驾导致一名行人死亡,事后他感叹:“我愿以百身相赎,却再也无法挽回他的生命。”
- 历史上,某位将领因指挥失误导致全军覆没,战后他写下:“百身莫赎,愧对将士。”
四、总结
“百身莫赎”是一个极具情感色彩的成语,表达了人们对自身错误的深刻反省与无法弥补的遗憾。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体现,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