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是什么意思】“七步成诗”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一首诗,通常强调其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这个成语背后还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与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有关。
一、
“七步成诗”最早出自《世说新语》中的记载,讲述的是曹操之子曹植在兄弟争权时,面对哥哥曹丕的威胁,仅用七步时间便创作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七步诗》,以此表达对兄弟情谊的哀怨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七步成诗”不仅象征着文采斐然,也常被用来比喻人思维敏捷、才思泉涌。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在压力或紧迫情况下仍能迅速完成高质量的创作任务。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七步成诗 |
出处 | 《世说新语》 |
意义 | 形容人思维敏捷、才思泉涌,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诗作 |
历史背景 | 曹植在七步之内写下《七步诗》,表达对兄弟之情的感慨 |
诗句内容 |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称赞他人写作能力强,或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完成作品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才华与智慧的象征,常用于文学、教育等领域 |
三、结语
“七步成诗”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才华往往能在最艰难的时刻绽放光芒。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七步成诗”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