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心挖胆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抠心挖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极度地付出、努力或牺牲,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达成某个目标。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历史典故中偶尔出现。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抠心 | 指掏空内心,比喻倾尽所有心思、精力 |
挖胆 | 指挖出胆囊,比喻极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 |
整体意思 | 形容一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愿意付出全部的心血和精力,甚至牺牲自己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抠心挖胆”并非出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是现代人根据类似表达方式创造的成语,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和象征意义。不过,其精神内核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忠诚”“奉献”“牺牲”的高度赞扬。
典故参考:
1.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后人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与“抠心挖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为理想、事业或信仰而不懈奋斗。
2.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以“还我河山”为志,一生致力于抗金救国,最终被奸臣所害。他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也常被用来形容“抠心挖胆”的精神。
3.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
荆轲刺秦王,虽未成功,但其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了“抠心挖胆”的气概。
三、使用场景与语境
- 褒义:多用于赞美某人的奉献精神、毅力和决心。
- 例句:他为了完成这个项目,真是抠心挖胆,日夜操劳。
- 贬义:有时也可用于讽刺某人过于执着,甚至不顾后果。
- 例句:他抠心挖胆地追求名利,结果却一无所获。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抠心挖胆 |
含义 | 形容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地付出 |
出处 | 非古代经典,属现代创作 |
典故 | 参考诸葛亮、岳飞、荆轲等人物的精神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贬义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演讲、写作中,表达一种极端的努力和牺牲精神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抠心挖胆”虽然是一个不常见的成语,但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坚韧、忠诚和奉献精神的推崇。在现代语境中,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表达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