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的成语意思】“一丘之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一丘之貉,岂能与我同日而语哉?”原意是指同一座山上的狐狸,比喻彼此同类、没有差别,后来多用来讽刺那些品质低劣、行为相似的人,常带有贬义。
这个成语在现代使用中,常常用于形容一群不讲道德、行为恶劣的人,他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可能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因此,“一丘之貉”不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还带有一定的批评和否定意味。
一丘之貉成语解析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丘之貉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原意 | 同一座山上的狐狸,比喻同类或相似的人 |
现代用法 | 贬义词,形容品质低劣、行为相似的一群人 |
近义词 | 同流合污、沆瀣一气、一模一样 |
反义词 | 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
使用场景 | 批评某群体的行为,指出其本质相似 |
例句 | 这些贪官污吏,不过是“一丘之貉”,都是为了私利不择手段。 |
总结
“一丘之貉”这个成语,虽然表面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某些群体时,不能只看表面差异,而应关注其内在的本质。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善于辨别事物的真正价值。
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一丘之貉”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引起不必要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