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逐兔故事来源是什么】“东门逐兔”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故事,常被用来比喻在关键时刻因小失大、错失良机。这个故事最早来源于《战国策》中的记载,具体出自《齐策》部分,讲述的是齐国大夫淳于髡与齐王之间的一段对话。
一、故事概述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齐王问淳于髡:“我听说东方有一个人,在城门口追赶一只兔子,结果追了三天都没追到,最后却放弃了。”齐王问淳于髡:“这是怎么回事?”
淳于髡回答说:“这个人并不是不会追兔子,而是他太贪心了。他一边追兔子,一边还想着其他事情,结果反而失去了原本可以轻松得到的东西。”
这则故事通过“东门逐兔”的比喻,说明了做事不能分心,否则容易得不偿失。
二、故事来源总结
项目 | 内容 |
故事名称 | 东门逐兔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 |
作者 | 不详(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作) |
故事内容 | 齐王与淳于髡讨论一个在东门追兔失败的人,寓意做事要专注 |
寓意 | 做事应专注,不可贪心或分心,否则可能失去机会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劝诫人不要因小失大,或提醒人们集中精力完成目标 |
三、故事的现实意义
“东门逐兔”虽然源于古代典籍,但其寓意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它提醒我们:
- 在面对任务时,应保持专注;
- 不可因琐事分散注意力;
- 过度追求细节可能导致整体目标的失败。
因此,“东门逐兔”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
结语:
“东门逐兔”作为一则来自《战国策》的经典寓言,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它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也对现代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