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什么字表示长久的意思】在古文中有许多字可以表示“长久”的意思,这些字不仅用于描述时间的延续,也常用于表达永恒、持久等抽象概念。以下是对这些字的总结与分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中“长久”含义的表达方式。
一、常见表示“长久”的古文字
汉字 | 含义 | 出处/用法示例 |
久 | 长时间,久远 |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虽无“久”字,但“远”可引申为久) 《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寿”即长久) |
永 | 永远,永久 | 《尚书·大禹谟》:“永怀,以事一人。” “永”常用于“永世”、“永年”等词中,表示长久不变。 |
长 | 时间久,持续不断 | 《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也可指“长远”,如“长策”、“长治”。 |
常 | 恒久不变 | 《道德经》:“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多用于形容事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恒 | 持久不变 | 《易经·系辞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恒”常用于“恒久”、“恒心”等词中。 |
经 | 经常、常规,引申为长久 | 《诗经·大雅》:“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经”也有“经典”之意,引申为长久流传的事物。 |
稽 | 长久、拖延 | 《左传·僖公十五年》:“稽首再拜。” “稽”在某些语境中表示“长久停留”或“延迟”。 |
二、总结
在古文中,“长久”这一概念并不局限于单一汉字,而是通过多个字词来表达。其中,“久”、“永”、“长”是最常用的字,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时间的延续和状态的持久。此外,“常”、“恒”、“经”等字也常用于表达类似含义,尤其在哲学、文学和历史文献中频繁出现。
这些字不仅在古代文言文中广泛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保留了其基本含义,成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工具。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个字的具体用法或出处,可结合具体文献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