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犯罪既遂】在刑法理论中,“犯罪既遂”是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犯罪行为已经按照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完整实现,达到了既定的犯罪目的。理解“犯罪既遂”的定义、构成要件及与其他犯罪形态的区别,有助于准确把握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判断标准。
一、犯罪既遂的定义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完全符合刑法分则中某一罪名的构成要件,并且造成了该罪所要求的后果或实现了该罪的既定目标。例如,盗窃罪既遂意味着财物已经被非法占有,杀人罪既遂意味着被害人已经死亡。
二、犯罪既遂的构成要件
要件 | 内容说明 |
主体要件 | 行为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且为自然人或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单位 |
主观要件 | 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或过失 |
客体要件 | 犯罪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或法益 |
客观要件 | 犯罪行为已经发生,并且产生了刑法所规定的结果 |
三、犯罪既遂与未遂、预备、中止的区别
概念 | 定义 | 是否完成犯罪 |
犯罪既遂 | 犯罪行为已按构成要件完成 | 是 |
犯罪未遂 | 已着手实行犯罪,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 | 否 |
犯罪预备 | 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 否 |
犯罪中止 |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 否 |
四、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
1. 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即行为是否符合刑法分则中某罪的具体规定。
2. 是否造成法定后果:如故意杀人罪需有死亡结果,盗窃罪需有财物被非法占有。
3. 是否实现犯罪目的:如诈骗罪需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
五、典型案例分析
- 案例一:甲欲盗窃乙的手机,趁其不备将其手机盗走。法院认定甲构成盗窃罪既遂。
- 案例二:甲试图抢劫乙,但乙奋力反抗,甲未能抢得财物。法院认定甲构成抢劫罪未遂。
六、总结
犯罪既遂是刑法中最为常见的犯罪形态之一,其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完整地满足了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并导致了相应的法律后果。正确区分犯罪既遂与其他犯罪形态,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适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