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和氏璧》是出自《韩非子·和氏》的一篇寓言性文章,讲述的是楚人卞和献玉的故事,寓意在于“真理虽被埋没,终将显现”。本文通过对原文的翻译与注释,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
一、
《和氏璧》通过卞和两次献玉却遭误解的故事,揭示了真理往往不被当权者所识,也反映了忠臣在面对不公时的坚持。文中强调了“真才实学”与“识人之明”的重要性,同时也表现出对统治者盲目判断的批评。
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楚人和氏得玉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 |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了一块玉石,于是把它献给了楚厉王。 |
厉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 | 楚厉王让玉匠来鉴定这块玉,玉匠说:“这是块石头。” |
和氏又奉之于武王。 | 卞和又把这块玉献给楚武王。 |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 楚武王也让玉匠来鉴定,玉匠还是说:“这是块石头。” |
和氏泣而告之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也。” | 卞和哭着对武王说:“我不是为自己的脚被砍掉而悲伤,而是为宝玉却被称作石头,忠诚的人却被说成骗子而感到悲哀。” |
于是王乃使玉人理其瑕而得其宝焉。 | 于是楚王让玉匠去除玉石的瑕疵,终于得到了宝玉。 |
三、重点注释
文言词语 | 注释 |
和氏 | 指楚人卞和,姓和,名氏,后世称“和氏璧” |
奉 | 进献、恭敬地呈上 |
玉人 | 鉴别玉石的工匠 |
相 | 鉴别、观察 |
泣 | 哭泣 |
题 | 称呼、命名 |
贞士 | 忠诚正直的人 |
理其瑕 | 去除玉石的瑕疵 |
宝 | 宝贵的玉石 |
四、文章主旨
《和氏璧》不仅是一个关于珍宝的故事,更是对“识才”与“辨真”的深刻思考。它告诉人们:真正的价值有时会被误解,但只要坚持真理,最终会得到认可。同时,也提醒统治者应有识人之明,避免因偏见而错失良才。
五、延伸思考
1. 真理与权力的关系:文中展示了真理如何被权力忽视,反映出社会中常见的“识人难”现象。
2. 忠诚与坚持:卞和两次献玉,即使遭受刑罚仍不改初衷,体现了高尚的品格。
3. 文化象征意义:和氏璧成为中华文化中“真才实学”与“被埋没的智慧”的象征。
如需进一步探讨《和氏璧》的历史背景或相关典故,可继续查阅《韩非子》及其他先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