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唐代王建古诗的意思介绍】《小松》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写一棵小松树在风雨中顽强生长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观察。
一、诗歌原文
> 小松
> 王建
> 自小刺头深草里,
> 而今渐觉出蓬蒿。
> 时人不识凌云木,
> 直到凌云始道高。
二、诗意总结
这首诗以“小松”为意象,描绘了它从幼小到成长的过程。起初,小松被埋没在杂草之中,无人注意;但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长高,最终挺立于众草之上。然而,人们往往在它高耸入云之后才意识到它的价值。诗人借此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有潜力的人或事物,往往在早期不被重视,只有当其成就显现时,才会被人认可。
三、内容解析(表格形式)
诗句 | 字面意思 | 深层含义 | 表达情感 |
自小刺头深草里 | 小松从小就在深草中生长 | 初期默默无闻,不被关注 | 隐忍、低调 |
而今渐觉出蓬蒿 | 现在渐渐高出蓬蒿 | 成长后开始显露出来 | 坚韧、努力 |
时人不识凌云木 | 人们不知道它是能高耸入云的树木 | 未被识别其潜力 | 不被理解、孤独 |
直到凌云始道高 | 直到它高耸入云才说它高 | 一旦成功才被认可 | 感叹、讽刺 |
四、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以“小松”象征有志之士,借物抒情。
- 对比手法:将“深草”与“蓬蒿”、“凌云木”进行对比,突出成长与变化。
- 语言简洁:全诗仅20字,却蕴含丰富哲理。
五、现实意义
这首诗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也适用于社会现象。它提醒我们:不要轻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或事,也许他们正默默积累,终将脱颖而出。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和珍惜那些尚未显山露水的潜力。
结语:
《小松》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感受到王建对生命成长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世态炎凉的淡淡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