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喙如一是什么意思】“百喙如一”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很多人异口同声地发表相同的意见或说法,意思是“一百张嘴都讲同样的话”。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集体共识、统一立场或者众人一致的言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百喙如一 |
拼音 | bǎi huì rú yī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各有心,言各不同,虽有百喙,不能自同。” |
释义 | 形容许多人异口同声地说同样的话,表示意见一致。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群体中意见一致的情况。 |
近义词 | 异口同声、众口一词、齐声一致 |
反义词 | 言人人殊、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百喙如一”最早出自东汉时期的《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说人们各有自己的想法,说话也各不相同,即使有一百张嘴,也无法说出完全相同的话。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众人一致发声”的意思,强调的是“统一的声音”或“一致的立场”。
在现代汉语中,“百喙如一”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正式文章、演讲稿或新闻报道中,偶尔会用来强调某种舆论的一致性。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新闻报道 | 在此次事件中,社会各界对政策的评价可谓百喙如一,普遍表示支持。 |
政治评论 | 面对危机,政府官员百喙如一地强调稳定的重要性。 |
学术讨论 | 尽管学者们观点各异,但在某些问题上仍能达成百喙如一的共识。 |
四、总结
“百喙如一”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多人说同样话”的现象。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统一性,也反映出一种集体意识或舆论倾向。在写作中适当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文采。
结语: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正式写作,“百喙如一”都能成为一种有力的语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