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的意思】“一丘之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一丘之貉,安能辨其是非?”原意是指同一座山上的狐狸,比喻彼此同类,没有差别。后来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坏人、恶人之间没有区别,都是同一类人。
在现代使用中,“一丘之貉”常带有贬义,用于批评那些行为不端、品质低劣的人,指出他们虽然表现不同,但本质相同,都是坏人。
一丘之貉的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丘之貉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原意 | 同一座山上的狐狸,比喻同类之人 |
现代用法 | 贬义,指坏人之间没有区别 |
近义词 | 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
反义词 | 与众不同、清白正直、出类拔萃 |
使用场景 | 批评或讽刺某些人行为恶劣、品行低下 |
成语解析:
“一丘之貉”中的“丘”指的是山丘,“貉”是一种类似狐狸的小动物。古代认为山丘上的狐狸都属于同一类,因此用来比喻同类之人。后来引申为对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的人的统称,强调他们的相似性。
在日常交流中,这句话常用于指责一群坏人,表示他们没有一个是好人,都是同一类人。例如:“这些贪官污吏,简直是一丘之貉。”
使用建议:
- 适合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表达对某群体的不满。
- 不宜用于对个人的直接攻击,以免显得过于刻薄。
- 在写作中可作为对比或讽刺的工具,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总之,“一丘之貉”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要注重实质而非表面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