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逐兔意思和来源是什么】“东门逐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东门追逐兔子”。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做事方法不当、方向错误,或者因小失大,最终未能达到目的。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在行动前应审时度势,避免盲目行动。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东门逐兔 |
拼音 | dōng mén zhú tù |
含义 | 比喻做事方法不当,或方向错误,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失败。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做事不得法,或自省行为不当。 |
出处 | 《韩非子·五蠹》 |
二、出处与来源
“东门逐兔”最早出自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五蠹》。原文如下:
>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段话讲的是一个农夫在田里发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不再耕作,天天守在树旁等待再有兔子来撞。结果当然没有等到,反而荒废了田地,被国人嘲笑。
虽然原文中并没有直接使用“东门逐兔”这一说法,但后人根据故事内容提炼出“东门逐兔”作为成语,用来形容那种不思进取、依赖侥幸、方法不当的行为。
三、引申意义与现实应用
1. 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只靠运气或偶然,而应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
2. 警惕侥幸心理:如果总是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往往会错失真正的发展机会。
3. 灵活变通:面对变化的环境,要有应变能力,而不是固守旧方式。
四、总结
“东门逐兔”虽是古代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但其寓意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理性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避免因小失大,走上“东门逐兔”的歧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做事方法不当,方向错误,导致失败 |
出处 | 《韩非子·五蠹》 |
故事背景 | 宋人守株待兔,最终失败 |
现实意义 | 警示人们要脚踏实地,讲究方法 |
使用场合 | 批评或自省做事不得法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