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有什么含义】“曲高和寡”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楚辞·宋玉对楚王问》:“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原意是指歌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作品或言论过于高深,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也常用来形容人品或行为超凡脱俗,但知音难觅。
一、
“曲高和寡”原本是音乐领域的术语,后引申为文化、思想、艺术等领域的表达方式。它强调的是高雅、深奥的内容往往难以被多数人理解或欣赏,因此“和者寡”。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既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才华或思想境界,也可以带有一定的惋惜意味,表示“虽好却无人赏识”。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艺术、学术等领域,表达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注意受众的理解能力,避免因“曲高”而“和寡”,造成沟通障碍。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曲高和寡 |
出处 | 《楚辞·宋玉对楚王问》 |
原意 | 歌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越少 |
引申义 | 比喻作品或言论过于高深,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也指人品超凡脱俗,知音难觅 |
使用场景 | 文学、艺术、学术、评论等 |
赞美意义 | 表达对高雅、深刻内容的认可 |
惋惜意义 | 表示高雅内容不被理解或欣赏,令人遗憾 |
现实启示 | 在表达时需考虑受众的理解水平,避免因“曲高”而“和寡” |
三、结语
“曲高和寡”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深度与高度的同时,也要关注传播的效果与受众的接受度。真正的好作品,应当既有高度,也能引起共鸣,做到“曲高而不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