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是什么意思】“绸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事物在未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或指事情已经发生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时的及时处理。它多用于文学、历史或正式语境中,带有较强的书面色彩。
一、
“绸缪”源自《诗经》中的“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意思是趁着天还没下雨,就修补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后来,“绸缪”引申为“预先谋划、防患于未然”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常见。
此外,“绸缪”有时也用来形容感情深厚、亲密无间,尤其是在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夫妻之间的情深意重。
二、表格说明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使用场景 | 示例 |
绸缪 | chóu móu | 预先谋划、防患于未然 | 文学、历史、正式场合 | “绸缪未雨,防患于未然。” |
绸缪 | chóu móu | 情感深厚、亲密 | 诗词、文学作品 | “绸缪夫妇,情深意长。” |
三、延伸理解
“绸缪”一词虽不常见,但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体现了古人“居安思危”的智慧,强调了提前准备的重要性。同时,在情感表达上,也展现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细腻。
因此,在阅读古文或欣赏古典诗词时,遇到“绸缪”一词,应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既可指事前的准备,也可指情感的深厚。
结语:
“绸缪”虽非日常用语,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入体会。无论是处世之道还是情感表达,都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加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