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原文及翻译】《非攻》是《墨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主要阐述了墨家“非攻”的思想主张。墨子反对无故发动战争,认为战争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因此提出“非攻”即反对不义之战的主张。以下是对《非攻》原文及其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非攻》篇通过一系列论辩和事例,阐明了战争的危害性与非正义性。墨子指出,战争往往由大国侵略小国而起,而这些战争大多没有正当理由,只是为了扩张领土或争夺利益。他强调,真正的仁爱应体现在对百姓的保护上,而非发动战争。同时,他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中对战争的美化和推崇,提倡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此外,《非攻》还提到“兼爱”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不应因国界、身份而区别对待。这种思想与“非攻”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墨家的核心理念。
二、《非攻》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子墨子曰:“今若有一人,入人之场圃,窃其鸡犬,则必以为不祥矣。” | 墨子说:“现在如果有人进入别人的园圃,偷窃他的鸡狗,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事。” |
“今至乎大人之攻国,则不同,曰:‘义也。’夫‘义’也者,人之所以为善也。” | “但到了大人攻打国家时,却说‘这是义举’。所谓‘义’,就是人们用来行善的。” |
“吾未知天下之君子,是非此也。是以有道者不处。” | “我不知天下的君子是否明白这一点,因此有道的人不会参与这样的行为。” |
“杀一人,谓之不义;杀十人,谓之义;则必以此为义,而不知其非义也。” | “杀死一个人称为不义;杀死十个人称为义;于是就以此为义,却不知道其实并非义。” |
“昔者晋文公好色,而鲁昭公无度,故《春秋》不载其善。” | “过去晋文公好色,鲁昭公没有节制,所以《春秋》没有记载他们的善行。” |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 “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对他有利。” |
“今若夫攻国,则不可谓‘义’,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智’,不可谓‘勇’。” | “现在如果去攻打别国,不能说是‘义’,不能说是‘仁’,不能说是‘忠’,不能说是‘智’,也不能说是‘勇’。” |
三、总结
《非攻》作为墨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强调了“非战”“非攻”的理念,反对一切无正义性的战争。文章通过对比偷鸡盗狗与攻城掠地的行为,揭示了战争的非正义性和对人民的伤害。同时,墨子倡导“兼爱”与“尚同”,希望人们能以和平方式相处,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通过对《非攻》原文的梳理与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篇章的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