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保障公众健康,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安全与卫生,我国制定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该标准对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是衡量水质是否符合饮用要求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列出主要指标及其限值。
一、标准概述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我国现行有效的饮用水水质标准,适用于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设施。标准内容涵盖水质常规检测项目、非常规检测项目以及相应的限值要求,旨在从源头上控制水源污染,防止水传播疾病的发生。
二、主要指标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1. 微生物指标:用于评估水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
2. 毒理指标:涉及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3. 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反映水的外观、气味、味道等。
4. 放射性指标:针对可能存在的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
三、关键指标及限值表
指标类别 | 检测项目 | 单位 | 限值 | 备注 |
微生物指标 | 总大肠菌群 | CFU/100mL | 不得检出 | 阳性结果表示污染 |
菌落总数 | CFU/mL | ≤100 | 反映细菌污染程度 | |
粪大肠菌群 | CFU/100mL | 不得检出 | 检测肠道致病菌 | |
毒理指标 | 氰化物 | mg/L | ≤0.05 | 有毒性,需严格控制 |
氟化物 | mg/L | ≤1.0 | 过量会引起氟斑牙 | |
硝酸盐(以N计) | mg/L | ≤10 | 高浓度可能引发高铁血红蛋白症 | |
重金属(如铅、镉等) | mg/L | ≤0.01 | 对人体神经系统有害 | |
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 | 色度 | 度 | ≤15 | 影响视觉感受 |
浊度 | NTU | ≤1(特殊情况≤3) | 反映悬浮物含量 | |
臭和味 | 级 | 无明显异臭味 | 保证口感良好 | |
pH值 | - | 6.5~8.5 | 保持中性或弱碱性 | |
放射性指标 | 总α放射性 | Bq/L | ≤0.5 | 用于检测天然放射性物质 |
总β放射性 | Bq/L | ≤1.0 | 与α放射性共同监测 |
四、实施意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饮用水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供水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水质控制目标,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科学的检测依据。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饮水安全的关注度,推动了社会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
五、结语
生活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各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