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中,围墙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围墙不仅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还能提供安全防护和美观效果。而围墙的基础作为整个结构的重要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围墙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那么,建筑工地围墙砖砌基础的做法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材料准备、施工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材料准备
首先,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
- 砖块: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实心砖或空心砖,确保砖块的质量良好。
- 水泥:选用标号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保证砂浆的强度。
- 砂子:细度适中的中砂,清洁无杂质。
- 石子:用于制作混凝土垫层,粒径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
- 钢筋:如果设计中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则需提前加工好所需的钢筋网片。
- 防水剂:可选,用于提高基础的抗渗性能。
施工步骤
1. 测量放线
- 根据围墙的设计图纸,在地面上准确地标出围墙的基础位置,并设置龙门板或控制桩,以便后续施工时能够精准定位。
2. 开挖基槽
- 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基槽,深度一般为500mm~800mm,宽度则需满足砌筑需求(通常为墙厚加两侧各300mm)。
- 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边坡稳定,避免塌方事故的发生。
3. 铺设垫层
- 在清理干净的基槽底部铺设一层厚度约为100mm的C15素混凝土垫层,振捣密实后抹平表面。
4. 绑扎钢筋
- 如果设计中包含钢筋混凝土基础,则在此阶段进行钢筋绑扎工作。按照图纸要求布置上下两层钢筋网片,并确保钢筋之间的间距均匀。
5. 砌筑墙体
- 待混凝土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砌筑围墙的基础部分。采用“一顺一丁”的砌法,即一层顺砖与一层丁砖交替排列,确保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 砌筑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垂直度和平整度,及时调整偏差。
6. 勾缝处理
- 砌筑完成后,对墙面进行勾缝处理,既可以美化外观,又能增强墙体的耐久性。常用的勾缝方式有平缝、凹缝和凸缝三种,具体选择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
注意事项
- 防潮措施:为了防止地下水渗透影响围墙基础的稳定性,可以在基础底部铺设一层防水卷材或者涂刷防水涂料。
- 沉降观测:在施工期间及完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定期对围墙基础进行沉降观测,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边环境,减少噪音污染和扬尘现象的发生。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建筑工地围墙砖砌基础的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围墙基础的质量可靠,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