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下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是什么?(】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于2001年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该文件系统地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这二十字规范不仅是对公民道德行为的指导原则,也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以下是对这一规范的总结与梳理。
一、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这二十个字涵盖了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二、规范内容详解
序号 | 内容 | 解释说明 |
1 | 爱国 | 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
2 | 守法 | 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事,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
3 | 明礼 | 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讲究礼仪,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
4 | 诚信 | 言而有信,诚实守信,做到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个人信誉。 |
5 | 团结 | 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增强集体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6 | 友善 | 待人宽厚,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传递正能量。 |
7 | 勤俭 | 勤劳节俭,反对浪费,珍惜资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8 | 自强 | 不断进取,积极向上,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自我提升。 |
9 | 敬业 | 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
10 | 奉献 | 无私奉献,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 |
三、意义与作用
“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指导意义:
- 引导作用:为公民提供明确的行为方向和价值导向。
- 教育作用:有助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 规范作用:为社会管理提供道德依据,促进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 激励作用:激发人们向善向上的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结语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契合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需求。每一位公民都应以此为准则,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