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在日常的保密工作中,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着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重要职责。通过对各类单位和组织进行保密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的行为,从而有效防范泄密风险。
以下是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一、总结内容
1. 检查范围广泛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开展保密检查,重点检查涉密人员管理、涉密载体使用、信息传输安全等方面。
2. 非法获取行为类型多样
包括但不限于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涉密文件、利用技术手段窃取涉密信息、私自复制或传播国家秘密等。
3. 非法持有行为多发于基层单位
部分基层单位因保密意识薄弱,存在未按规定登记、保管涉密文件的情况,导致国家秘密被不当持有。
4. 处理措施严格
对于发现的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行为,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包括警告、通报、追究法律责任等。
5. 加强宣传教育是关键
提高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强化保密培训,是预防非法获取和持有国家秘密的重要手段。
二、典型问题与处理情况表
序号 | 问题类型 | 发现单位 | 涉及人员数量 | 处理方式 | 备注 |
1 | 私自复制涉密文件 | 某科技公司 | 2人 | 警告、通报批评 | 未按规定登记存储 |
2 | 通过网络泄露涉密信息 | 某政府部门 | 1人 | 追究法律责任 | 使用非加密邮件发送 |
3 | 未妥善保管涉密载体 | 某事业单位 | 3人 | 整改、内部通报 | 涉密文件放置在办公桌上 |
4 | 非法获取涉密资料 | 某高校实验室 | 1人 | 停职调查、移交公安机关 | 未经授权访问数据库 |
5 | 未履行保密义务 | 某民营企业 | 5人 | 限期整改、加强培训 | 未签订保密协议 |
三、建议与对策
1. 完善制度建设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明确涉密人员职责,规范涉密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流程。
2. 强化技术防护
推广使用加密通信工具、权限控制系统,防止技术手段导致的泄密事件。
3. 加强人员培训
定期开展保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升员工的保密意识和应对能力。
4. 加大监督力度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持续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各项保密制度落实到位。
5.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遏制非法获取和持有国家秘密的行为,进一步筑牢国家秘密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