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董遇三余文言文翻译

2025-09-15 02:47:44

问题描述:

董遇三余文言文翻译,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5 02:47:44

董遇三余文言文翻译】一、

《董遇三余》是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附录中的一则短文,讲述了东汉末年学者董遇在艰苦环境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文中“三余”指的是三种空闲时间:冬日、夜晚和雨天,董遇认为这些时间最适合读书学习。文章通过董遇的言行,表达了珍惜时间、勤学苦读的思想。

本文语言简练,内容深刻,体现了古代士人重视学习、善于利用时间的精神。对于现代人而言,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在忙碌生活中也要合理安排时间,注重自我提升。

二、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现代汉语翻译
董遇者,字季良,河南人也。 董遇,字季良,是河南人。
不知何许人,好学不倦。 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喜欢学习,从不懈怠。
常自讲诵,人问其意,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他常常自己讲解诵读,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书读一百遍,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或问:“欲学,当先读何书?” 有人问他:“想学习,应该先读什么书?”
遇曰:“当先读《五经》。” 董遇说:“应该先读《五经》。”
问者曰:“《五经》多,且难,安能尽读?” 问的人说:“《五经》很多,而且很难,怎么能全部读完呢?”
遇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董遇说:“书读一百遍,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问者曰:“若此,则无须学矣。” 问的人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学习了。”
遇曰:“非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若不读,义亦不见。” 董遇说:“不是这样的。书读一百遍,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如果不读,意思也不会显现。”
于是人皆服之。 从此人们都佩服他。

三、总结

《董遇三余》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它强调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学习方法,提倡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资源,不断积累知识。董遇的治学态度和时间管理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