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注释】一、文章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是魏晋时期的一则短小精悍的文言故事。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展现了人物的品格与处世态度,体现了古代儒家“诚信”与“礼”的思想。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
原文 | 翻译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好在中午时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才到。 |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元方当时只有七岁,在门外玩耍。 |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朋友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一起走,却丢下我一个人走了。”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友人惭,下车引之。 | 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他(想表示歉意)。 |
元方入门不顾。 | 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门。 |
三、重点词句注释
词语 | 解释 |
陈太丘 | 陈寔,字仲弓,东汉时期的名士,曾任太丘长,故称“陈太丘”。 |
期行 | 约定同行。 |
日中 | 正午。 |
舍去 | 抛弃、离开。 |
元方 | 陈太丘的儿子,即陈纪,字元方。 |
尊君 | 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
家君 | 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
相委而去 | 抛弃我而离去。 |
无信 | 没有信用。 |
无礼 | 没有礼貌。 |
引之 | 拉他,表示亲近或道歉。 |
入门不顾 | 进门而不回头看。 |
四、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文言短文,讲述了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出行,但友人迟到,陈太丘先行离开,其子元方面对友人的责备,据理力争,最终让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篇文章通过简单的对话,传达出以下几个重要思想:
1. 守信重诺:做人要讲信用,不能失信于人。
2. 尊重他人:即使是对晚辈,也应保持基本的礼貌。
3. 知错能改:友人最后表现出悔意,说明人应当勇于承认错误。
4. 幼而有德:元方虽年幼,却能明辨是非,体现出良好的家教和品德。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世说新语·方正篇》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主题思想 | 守信、重礼、知错能改 |
人物 | 陈太丘、友人、元方 |
核心事件 | 约定出行,友人迟到,元方辩理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了,富有哲理 |
教育意义 | 强调诚信与礼仪的重要性 |
如需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或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