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干戈的意思是什么】“大动干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群体为了某个目标而采取激烈、大规模的行动。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冲突意味,通常用来形容在争执、矛盾或斗争中采取了极端手段。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大动干戈 | 比喻进行大规模的斗争或激烈的冲突,多用于形容双方之间的严重对立或对抗行为。 |
二、来源与出处
“干戈”原指古代的两种兵器——“干”为盾,“戈”为矛,后来引申为战争、战斗。成语“大动干戈”最早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使郤乞告于楚曰:‘吾不欲久事君,吾知罪矣。’楚子曰:‘此非吾所及也,吾不欲大动干戈。’”
这表明古人用“干戈”来象征战争,而“大动干戈”则强调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或激烈冲突。
三、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 |
描述双方激烈冲突 | 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结果闹得不可开交。 |
形容处理问题过于强硬 | 老板对员工的错误反应过激,直接大动干戈,导致团队士气低落。 |
强调手段激烈 | 在解决纠纷时,不应轻易大动干戈,应寻求和平方式。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兵戎相见、针锋相对、势同水火 |
反义词 | 和平共处、握手言和、息事宁人 |
五、使用注意
- “大动干戈”一般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在轻微争执上,否则会显得夸张。
-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冲突,而非单方面的行为。
六、总结
“大动干戈”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历史感的成语,强调的是大规模的冲突或对抗行为。它不仅可用于描述战争场面,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因矛盾引发的激烈争执。理解其含义并恰当使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件发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拓展相关知识,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