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是什么意思】“锱铢必较”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对极小的利益或细节非常计较,甚至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表示一个人过于精明、小气或者过于挑剔。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锱铢必较 |
拼音 | zī zhū bì jiào |
出处 | 《汉书·司马迁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注:实际出处为《论语》,但“锱铢必较”在后世文献中常见) |
释义 | 形容对极小的利益或事情也十分计较,多用于贬义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 |
近义词 | 吝啬、斤斤计较、小气 |
反义词 | 大度、宽容、豁达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生活 | 他连买一杯咖啡都算得一清二楚,真是锱铢必较。 |
工作场合 | 这个老板太锱铢必较,连办公用品的开支都要严格控制。 |
人际关系 | 她总是锱铢必较,朋友都觉得很累。 |
三、总结
“锱铢必较”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对微小利益的过度关注和计较。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态度可能体现出一种严谨或节俭的精神,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多地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计较、不够大气的人。因此,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人,除非是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明确的批评意味。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和使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它的表达方式,并在写作或口语中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