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出自近代革命家、诗人周恩来在1917年留学日本时所作的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诗语言豪迈,情感激昂,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决心。全诗如下:
>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一、
这首诗以“大江歌罢”起笔,象征着一种壮阔的气势和坚定的信念。诗人站在江边,唱完一首雄浑的歌曲后,毅然转身向东,寓意着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新的征程。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他希望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来拯救国家,即使经历艰难困苦,也要坚持到底,哪怕牺牲生命,也无怨无悔。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核心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大江歌罢掉头东》 |
作者 | 周恩来(1917年) |
创作背景 | 留学日本期间,表达救国理想 |
诗歌主题 | 爱国主义、救国志向、自我牺牲精神 |
诗句解析 | “大江歌罢”——豪迈气势;“掉头东”——决心远行; “邃密群科”——钻研科学;“济世穷”——拯救国家; “面壁十年”——刻苦求学;“图破壁”——突破困境; “难酬蹈海”——即使失败也不退缩; “亦英雄”——坚守信念者即为英雄 |
思想内涵 | 强调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的结合,体现青年责任 |
历史意义 | 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追求 |
三、结语
“大江歌罢掉头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意志。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