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于怀什么意思】“耿耿于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始终难以释怀、心存不满或牵挂。这个成语多用于表达一种情绪上的执着或无法放下。
一、
“耿耿于怀”原意是指心中有事,久久不能忘怀,后引申为对某些事情或人一直记在心里,难以释怀。这种情绪可能是由于受到委屈、伤害、误解,或是对过去的某些经历无法释然。
该成语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内心的情绪状态。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正式场合中使用过于情绪化的表达。
二、表格形式解析
词语 | 耿耿于怀 |
拼音 | gěng gěng yú huái |
出处 | 《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后世引申) |
含义 | 心中有事,难以忘怀;对某事或某人一直记在心里,无法释怀。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情绪状态,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
情感色彩 | 带有负面情绪,表示内心的不满、痛苦或牵挂。 |
近义词 | 难以释怀、念念不忘、耿耿于心 |
反义词 | 释怀、释然、淡然 |
例句 | 他对那次失败一直耿耿于怀,影响了他后来的发展。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中,“耿耿于怀”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过去的事情难以释怀,但要注意语气的轻重,避免让对方感到被指责或不适。在写作中,适当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总之,“耿耿于怀”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适用于表达内心深处的未解之情。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