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牛的课文原文】一、
《黔之牛》是一篇寓言性质的短文,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三戒》之一。文章通过描写一只在黔地(今贵州一带)的牛,借以讽刺那些外表强大、实则无能的人或事物。文中通过“黔之牛”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虚张声势、不务实际者的批评。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古代寓言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一个看似普通的动物故事,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课文原文与解析对照表
内容 | 解析 |
黔之牛 | 课文标题,点明故事主角为“牛”,地点在“黔”,即今天的贵州地区。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黔地原本没有驴,有人用船把驴运进去,暗示外来事物的引入。 |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 驴被运到后毫无用处,只能被放到山下,表现出驴的无能。 |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 老虎看到驴时,觉得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灵,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 |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 老虎逐渐靠近,谨慎地试探,但还不了解它的底细。 |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吓坏了,远远地逃开了。 |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 老虎以为驴要吃掉自己,非常害怕。 |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但老虎反复观察,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 |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 渐渐习惯了驴的声音,又靠近它前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攻击。 |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 老虎越来越接近,开始挑衅、碰撞、顶撞驴。 |
驴不胜怒,蹄之。 | 驴终于发怒,用蹄子踢了老虎。 |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老虎因此高兴起来,心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于是猛扑上去,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
三、寓意总结
《黔之牛》通过讲述一头驴被运到黔地后,因无能而被老虎识破并最终被吃掉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外表强大未必实力雄厚,虚张声势终将暴露真相。
文章通过动物之间的互动,生动地刻画了“外强中干”的现象,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同时,也警示那些只靠伪装而不提升自身能力的人,终将失败。
四、结语
《黔之牛》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远,是古代寓言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