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解释】“母仪天下”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母亲的品德和地位,尤其是在古代宫廷中,皇后或太后被尊称为“母仪天下”,象征着她们不仅是皇室的女性代表,更是国家的道德楷模。下面将从字义、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母仪天下”中的“母”指母亲,“仪”意为典范、榜样,“天下”则指国家或社会。整体意思是指一位母亲在道德、行为、举止等方面成为全国百姓的楷模,尤其在古代,这一称号多用于皇后或太后,表示她们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还肩负着教化万民的责任。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母仪天下,德配乾坤。”后逐渐演变为对贤德女性的高度赞美,强调其内在修养与外在风范的统一。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虽然有限,但“母仪天下”这一说法体现了对女性道德品质的重视,尤其是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核心人物,母亲的角色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责任。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母仪天下 |
字面意思 | 母亲是天下的典范 |
出处 | 《汉书·王莽传》:“母仪天下,德配乾坤。”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皇后、太后等女性,强调其道德与地位 |
历史背景 | 起源于古代宫廷文化,体现对女性道德修养的重视 |
文化意义 | 强调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母亲角色的道德引领 |
现代引申义 | 可泛指任何具有高尚品德、值得尊敬的女性 |
注意事项 | 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拔高 |
三、结语
“母仪天下”不仅是对女性地位的肯定,更是对其道德品质的极高赞誉。它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对母性光辉的敬仰,也提醒我们尊重每一位在家庭和社会中默默奉献的母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精神内核依然值得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