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考古发现的良渚遗址位于哪1936年考古发现的良渚遗址介绍】良渚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其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遗址的基本介绍与相关资料的总结。
一、
1936年,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发现了良渚遗址,这是中国早期考古学中的一项重要成果。良渚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300—23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之一。
该遗址以精美的玉器、复杂的水利系统和大型城址为特点,显示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良渚文化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尽管良渚遗址的首次发现是在1936年,但对其系统的发掘和研究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步展开。如今,良渚遗址已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艺术风格以及技术发展的重要窗口。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遗址名称 | 良渚遗址 |
发现时间 | 1936年 |
发现地点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文化时期 |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300—2300年) |
主要特征 | 玉器、城址、水利系统、祭坛等 |
文化价值 | 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2019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发掘历史 | 1936年首次发现,20世纪50年代后系统发掘 |
玉器特色 | 造型精美,多用于祭祀和礼器 |
城市结构 | 包含宫殿区、居民区、墓葬区等 |
水利系统 | 显示出高度的工程技术能力 |
三、结语
良渚遗址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史前文化的内涵,也为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关键证据。虽然其最初的发现发生在1936年,但随着后续的研究与保护,良渚文化正逐渐被世界所认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