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蒂固的意思】“根深蒂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观念、习惯或制度等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深深扎根,难以动摇。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事物的基础牢固,不易被改变或动摇。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根深蒂固 |
拼音 | gēn shēn dì g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道之于心,犹根之于木也;根深则木茂,蒂固则花荣。” |
释义 | 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多用于形容思想、观念、制度等长期存在且难以改变的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使用。 |
近义词 | 厚积薄发、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
反义词 | 轻而易举、摇摇欲坠、不堪一击 |
二、成语的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描述思想观念 | 他对传统的看法根深蒂固,很难接受新观点。 |
形容制度或文化 | 这种习俗在民间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
表达难以改变的状态 | 他的不良习惯已经根深蒂固,需要长时间才能纠正。 |
三、成语的文化内涵
“根深蒂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理念。古人重视根基与积累,认为只有根基稳固,才能有长远的发展。这种思想在农业社会中尤为明显,农民深知土地的重要性,就像人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站稳脚跟。
现代社会中,“根深蒂固”也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用来描述那些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稳定状态。
四、总结
“根深蒂固”是形容一种长期形成、难以改变的状态的成语。它既可以用来描述人的思想观念,也可以用来形容制度、文化或习惯。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基础牢固”,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误用。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用法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