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造句】在日常的汉语学习中,“同仇敌忾”是一个常用且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共同面对敌人、齐心协力对抗外敌的情景。它不仅体现了团结一致的精神,也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下面将对“同仇敌忾”的含义、使用场景及造句示例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同仇敌忾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含义 | 共同仇恨敌人,充满愤怒和斗志,形容大家一致对外、同仇敌忾的精神状态。 |
出处 | 《左传·文公四年》:“同仇敌忾,率师而行。”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群体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团结与决心,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 |
二、适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国家危难时 | 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
团队合作 |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团队成员同仇敌忾,奋力拼搏。 |
家庭或社区冲突 | 在家庭或社区遭遇不公时,成员们同仇敌忾,共同维护权益。 |
三、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村民们同仇敌忾,自发组织救援队伍。 | 表现了群众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的精神。 |
在公司面临危机时,全体员工同仇敌忾,努力挽回局面。 | 展现了员工在困难时刻的凝聚力。 |
历史上,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强调集体力量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
他看到邻居被欺负,立刻挺身而出,同仇敌忾地站出来为对方说话。 | 描述个人在正义面前的勇敢行为。 |
四、总结
“同仇敌忾”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表达集体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团结与坚定。它不仅适用于历史、政治等宏观语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团队协作和个人正义行为。通过合理的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用法或造句方法,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