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而不及是什么意思】“过犹而不及”出自《论语·先进》,原文是:“子曰:‘过犹不及。’”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过分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它强调的是“适度”的重要性,主张在行为、态度或处理事情时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太过,也不能太欠缺。
“过犹而不及”是一种哲学思想,源自儒家经典《论语》。它教导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讲究“中庸之道”,即保持平衡、不过分也不不足。这个成语常用于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事务或个人修养时,应避免极端,追求恰到好处的状态。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先进》 |
原文 | 子曰:“过犹不及。” |
含义 | 过分与不足同样不好,强调适度的重要性 |
用法 | 用于劝诫他人或自我提醒,避免极端行为 |
哲学思想 | 中庸之道,追求平衡与和谐 |
现代应用 | 在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原则 |
相关成语 | 中庸之道、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
通过理解“过犹而不及”,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生活中做出理性判断,避免因过度或不足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它不仅是古代的智慧,也是现代人值得借鉴的生活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