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全诗如下:
闺怨
作者:王昌龄
> 闺中少妇不知愁,
> 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
> 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在春日里独自登楼远望,看到路边的杨柳绿意盎然,心中不禁生起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与后悔。她后悔当初鼓励丈夫去追求功名利禄(“觅封侯”),而忽略了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珍贵。
诗歌赏析: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但在这首《闺怨》中,他展现了对女性心理细腻的刻画。诗中没有直接表达哀怨,而是通过“忽见”这一瞬间的触动,引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语言含蓄却情感真挚。
“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句,道出了古代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无奈与心酸。她们虽然理解丈夫的志向,但在孤独和思念中,常常会因失去陪伴而感到遗憾。这种情感在封建社会中尤为普遍,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地位的局限。
诗句背景:
“觅封侯”指的是追求功名、建功立业,常用于描写将士或士人的理想。在古代,许多男子为了家族荣耀或个人抱负,选择远离家乡,征战沙场。而妻子则留在家中,承受着无尽的等待与思念。
王昌龄以一个普通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惋惜,使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总结:
“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王昌龄的《闺怨》,全诗通过对一位女子心理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和功名的反思。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背景下女性命运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