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的意思解释】“外强中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外表看起来强大、强硬,但实际上内部虚弱、没有实力。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表面强硬、实则软弱无能的人或组织。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外强 | 表面强大、强硬 |
中干 | 内部空虚、缺乏实质内容 |
整体意思是:外表看似强大,但内在却虚弱无力。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
- 用法:多用于形容人、组织、国家等在表面上表现得很强大,但实际能力不足。
- 近义词:色厉内荏、外柔内刚(注意:后者为褒义,意为外表柔和,内心坚强)
- 反义词:表里如一、内外兼修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个人行为 | 某人经常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有多厉害,但关键时刻却无法解决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外强中干”。 |
组织管理 | 一些企业虽然广告宣传得轰轰烈烈,但产品质量差、员工士气低落,属于“外强中干”的典型例子。 |
国家形象 | 某些国家在国际上声张浩大,但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实力不足,也常被形容为“外强中干”。 |
四、总结
“外强中干”强调的是“表里不一”,是一种带有贬义的评价方式。它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强大所迷惑,要注重内在的实力和真实的能力。在生活中,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追求内外一致,避免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对成语“外强中干”的深入理解,结合常见用法与实例进行整理,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的常见模式,力求贴近自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