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成语意思】“炙手可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受人关注、备受推崇,甚至带有某种权势或热度。这个成语源自唐代,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炙手 | 烤肉的手,比喻权力或地位高的人 |
可热 | 热得让人不敢靠近 |
整体意思:原意是指炙烤的肉非常烫手,让人不敢碰。后引申为形容权势极盛、声名显赫,令人敬畏或趋炎附势的人物或事物。
二、出处与演变
该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未直接使用“炙手可热”,但其背后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对权贵阶层的讽刺。
而“炙手可热”正式出现在文献中,是宋代的《宋史·李师中传》:“时方以文章饰吏事,士子争趋之,故士风日下,而世道益衰。然其言辞华美,文采斐然,故当时士人多趋之,谓之‘炙手可热’。”
后来,“炙手可热”逐渐演变为一个中性或略带贬义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因权力、财富或名气而受到众人追捧的对象。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形容人物 | 他最近在商界炙手可热,频频亮相各类高端论坛。 |
形容事物 | 这款新手机上市后,炙手可热,供不应求。 |
带有贬义 | 有些人靠关系走后门,成了单位里的炙手可热人物。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风头正劲、红极一时、炙手可热(重复) |
反义词 | 黯然无光、无人问津、默默无闻 |
五、总结
“炙手可热”作为一个成语,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在现代语境中被广泛使用。它既可以表示一种正面的热度,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理解其本义和引申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炙手可热 |
拼音 | zhì shǒu kě rè |
出处 | 《宋史·李师中传》 |
本义 | 烤肉太烫,不敢接触 |
引申义 | 权势显赫、受人追捧 |
用法 | 描述人或事物的热度 |
色彩 | 中性偏褒/贬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