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穷二白什么意思】“一穷二白”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国家、地区或个人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建国初期,用来描述当时国家的经济基础薄弱、工业落后、科技水平低下的状况。
一、“一穷二白”的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词义 | 指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极度落后,没有基础。 |
来源 | 最早用于形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情,强调国家基础薄弱。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历史回顾、政策分析、社会评价等场合。 |
引申意义 | 可用于形容一个人或单位起点低、资源少、条件差。 |
情感色彩 | 带有客观描述性质,不带明显褒贬,但有时隐含激励意味。 |
二、详细解释
“一穷二白”字面意思是“一个穷,两个白”,其中:
- “一穷”:指经济上贫穷,缺乏资金和资源。
- “二白”:一是指“文化白”,即教育水平低、知识匮乏;二是指“技术白”,即缺乏现代技术和工业基础。
在历史上,这个词语多用于形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状况。当时的中国,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几乎崩溃,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人民生活贫困,文化教育水平低下。因此,“一穷二白”成为当时对国家现实的一种形象化表达。
随着国家的发展,这一说法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家进步的肯定。但在一些历史回顾或对比分析中,仍会用到“一穷二白”来突出发展的巨大成就。
三、使用示例
1. 历史背景:
“建国初期,中国可谓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2. 个人情况:
“他刚创业时一穷二白,靠自己一步步打拼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3. 社会评价:
“虽然现在国家发展迅速,但有些人仍认为过去是‘一穷二白’的时代。”
四、总结
“一穷二白”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主要用于描述某个时期或对象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落后状态。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客观描述,也常被用来强调后来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如今,虽然不再常用,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重要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一穷二白”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