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自牧】“卑以自牧”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并且注重自我修养和约束。其中,“卑”意为谦逊、低下;“自牧”则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因此,“卑以自牧”的整体含义是:以谦卑的态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内心的修养与自律。
在古代文化中,这一成语多用于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尤其是在面对权力、地位或荣誉时,更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张扬、不傲慢,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背景 |
卑 | 谦逊、低下 | 《易经》等古籍中常用作形容人品 |
以 | 表示方式或手段 | 常用于连接动词,表示“用……的方式” |
自牧 |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 源于“牧”字,有“治理、管理”之意 |
卑以自牧 | 以谦卑的态度进行自我管理 | 多见于儒家思想文献 |
二、成语出处与演变
“卑以自牧”最早可追溯至《易经·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君子以自牧也。”这里的“自牧”指的是君子应当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后世在引用时逐渐演化为“卑以自牧”,强调的是在处世中保持谦逊、低调的美德。
在后世文人中,如王阳明、朱熹等也曾以此作为修身的重要理念,认为这是君子立身处世的根本之道。
三、现实意义与应用
在现代社会,“卑以自牧”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职场中:避免炫耀成就,保持低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生活中:不争不抢,尊重他人,有助于营造和谐氛围。
3. 个人修养:强调内在修养而非外在表现,有助于提升个人品格。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卑以自牧 |
字面意思 | 以谦卑的态度进行自我管理 |
引申意义 | 谦虚、自律、修养 |
出处 | 《易经·谦卦》 |
现代意义 | 在职场、生活、个人修养中体现谦逊与自律 |
适用人群 | 所有希望提升自身修养的人 |
通过理解“卑以自牧”,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古代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也能在现代生活中实践这种谦逊与自律的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修养、更受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