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荦大端是成语吗是什么意思】“荦荦大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事情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问题。虽然它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成语,但在文学、写作和正式场合中仍有使用价值。
以下是对“荦荦大端”这一词语的详细解析,包括其来源、含义、用法及常见搭配等。
一、
“荦荦大端”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故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鄙人之学,岂能尽通其义?然其所言,皆有本原,非空谈也。故曰:‘不以辞害意。’吾尝读《春秋》,见其事之荦荦大端,未尝不慨然叹曰:‘圣人之教,可畏哉!’”
从这段引文中可以看出,“荦荦大端”最初用来形容《春秋》一书中记载的重要事件,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意思是“主要的部分”或“关键的问题”。
在现代汉语中,“荦荦大端”多用于强调某件事情的核心内容或重要方面,语气较为正式,适用于学术、政论、写作等场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荦荦大端 |
来源 | 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
含义 | 指事情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问题 |
词性 | 名词性成语(常作主语或宾语)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核心内容或重点 |
例句 | 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论述政策的荦荦大端,而非细节。 |
常见搭配 | “抓住荦荦大端”、“理清荦荦大端” |
使用场合 | 学术、政论、写作、演讲等正式场合 |
现代应用 | 用于强调事物的核心内容,表达对重点的重视 |
是否常用 | 不是日常口语常用成语,但有一定书面语使用频率 |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误用:不要将“荦荦大端”与“荦荦大者”混淆,后者并非标准成语。
2. 语境适配:由于该词较为文雅,不适合用于轻松或口语化的语境。
3. 理解难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定时间去理解其具体含义。
四、结语
“荦荦大端”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虽然不常见于日常对话,但在正式写作和学术研究中仍有一定价值。了解它的来源与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