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鲋得水词语解释是什么】“涸鲋得水”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常用于形容在极度困苦的情况下得到及时的帮助或转机。下面将对这一词语进行详细解释,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词语解释
“涸鲋得水”字面意思是“干涸的鱼得到了水”。其中,“涸”指干涸、没有水;“鲋”是小鱼的一种;“得水”即获得水。整个成语比喻人在陷入绝境时,突然获得帮助或转机,从而摆脱困境。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中的一个故事:一只小鱼被困在干涸的沟里,眼看就要死去,后来被一位好心人用一瓢水救了性命。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涸鲋得水”的含义。
二、总结与表格
词语 | 涸鲋得水 |
拼音 | hé fù dé shuǐ |
出处 | 《庄子·大宗师》 |
字面意思 | 干涸的鱼得到了水 |
含义 | 比喻人在极端困境中得到帮助或转机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意外的救助或命运的转折 |
近义词 | 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
反义词 | 走投无路、雪上加霜 |
示例 | 他失业后生活拮据,没想到公司又给他安排了新岗位,真是涸鲋得水。 |
三、使用场景
“涸鲋得水”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或日常表达中,强调在最困难的时候出现转机,给人希望和生机。它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也反映了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四、结语
“涸鲋得水”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低谷中,往往隐藏着新的机遇。只要不放弃希望,总会有“水”从天而降,带来新生。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典故,可继续查阅《庄子》及其他古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