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逢入京使讲解】唐代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归京的感慨。这首诗虽短,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是岑参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一、诗歌原文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行走在边塞途中,偶然遇到一位回京的使者,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他想托使者带信回家,但因没有纸笔,只能请使者转达一句“平安”的问候。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无奈之感。
三、诗歌解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
体裁 | 七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岑参在边塞任职期间,遇回京使者,引发思乡之情 |
主题 | 思乡、友情、边塞生活 |
情感基调 | 感伤、真挚、含蓄 |
艺术特色 | 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
四、重点词句解析
1. “故园东望路漫漫”
表达了诗人远在边塞,回首故乡,道路遥远,归期渺茫的惆怅心情。
2. “双袖龙钟泪不干”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泪不干”说明泪水不止,表现出强烈的思乡情绪。
3. “马上相逢无纸笔”
诗人与使者在马上相遇,却无纸笔可以写信,突出了旅途的匆忙与现实的无奈。
4. “凭君传语报平安”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希望使者代为传递一封简单的“平安”家书,寄托了深深的牵挂。
五、艺术价值与影响
《逢入京使》虽然篇幅短小,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岑参诗歌中常见的边塞情怀与人性关怀。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异地漂泊时的普遍心理状态。此诗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
六、结语
岑参的《逢入京使》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佳作。它不仅是边塞诗的代表,也是古代文人情感表达的典范。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能体会到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