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察之明的意思是什么】“察察之明”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事物观察细致、辨别清晰的能力。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但也可能在特定语境中带有轻微的贬义,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一、词语解析
- 察察:意为“清楚、明白”,也可引申为“过分挑剔”或“过于精明”。
- 明:指“聪明、明察”。
- 合起来:“察察之明”可以理解为“过于精明、过于敏锐的判断力”。
二、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人主不察其所以然,而以察察之明,责人之所不能。”意思是说,君主如果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却用过于精明的眼光去苛责别人,这是不合理的。
在后世使用中,“察察之明”多用于批评那些过于敏感、过于计较的人,认为他们缺乏宽容和大度。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察察之明 |
拼音 | chá chá zhī míng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含义 | 过于精明、过于敏锐的判断力;有时含贬义,指人过于挑剔、计较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表示其过于计较、不够宽容 |
近义词 | 明察秋毫、斤斤计较 |
反义词 | 模糊不清、马虎大意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时,指出其过于计较、不够通达 |
四、实际应用示例
1. 正面使用:
“他具有察察之明,能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强调其观察力强)
2. 负面使用:
“他总是用察察之明看待别人,让人难以相处。”(批评其过于挑剔)
五、结语
“察察之明”虽有褒义成分,但在日常使用中更常被用来表达对某人过于精明、计较的态度。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其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