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是什么意思】“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不抓住根本,反而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批评那些忽视核心问题、只关注表象的行为时。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舍本 | 放弃根本、主要的部分 |
逐末 | 追求次要的、末节的东西 |
整体含义:
指做事不抓重点,反而去追求细枝末节,结果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二、成语来源
“舍本逐末”最早出自《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故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舍本逐末”,但这种思想与成语的内涵一致。后世逐渐演化出“舍本逐末”这一说法,用来批评那些本末倒置的行为。
三、常见用法
- 用于批评行为:如某人工作只注重形式,忽略实际效果。
- 用于分析问题:指出解决问题应从根源入手,而不是只看表面现象。
- 用于教育场景:提醒学生学习要重视基础,而非只追求分数或技巧。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本末倒置、舍近求远、舍本求末 |
反义词 | 抓纲举目、追本溯源、返璞归真 |
五、总结
“舍本逐末”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强调做事要抓住核心,不要被表象迷惑。它不仅适用于个人行为,也适用于组织管理、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舍本逐末 |
含义 | 放弃根本,追求次要的东西 |
出处 | 《荀子·儒效》(思想来源) |
用法 | 批评行为、分析问题、教育提醒 |
近义词 | 本末倒置、舍近求远 |
反义词 | 抓纲举目、返璞归真 |
哲理 | 强调抓住核心,避免本末倒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