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不我欺意思介绍】“诚不我欺”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论语·子路》篇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引申含义,后被用来表达一种对事物真实性的肯定态度,意思是“确实没有欺骗我”,即事情是真实的、可信的。
在现代汉语中,“诚不我欺”常用于表示某件事或某种情况是真实的、没有虚假成分,带有一定的感慨或惊讶的语气。它强调的是信任与事实之间的关系,体现出说话者对所见所闻的真实性的认可。
一、基本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诚不我欺 |
拼音 | chéng bù wǒ qī |
出处 | 《论语·子路》(引申) |
含义 | 表示“确实没有欺骗我”,强调真实性 |
用法 | 多用于感叹或确认某事的真实性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褒义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交流 | “你这手机质量真不错,诚不我欺。” |
产品评价 | “这款护肤品效果明显,诚不我欺。” |
事件描述 | “他讲得有理有据,诚不我欺。”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问题 | 建议 |
误用为“真诚不欺骗” | 应理解为“确实没有欺骗我”,而非字面意义的“真诚不欺骗”。 |
使用过于书面化 | 在口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 |
与其他成语混淆 | 如“言而有信”、“实事求是”等,需根据语境区分使用。 |
四、总结
“诚不我欺”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体现了古人对诚信和真实性的重视。在现代使用中,虽然频率不高,但在适当场合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了解其含义及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表达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古文出处,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