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僭越的出处

2025-09-23 11:10:38

问题描述:

僭越的出处,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3 11:10:38

僭越的出处】“僭越”一词在汉语中常用于描述超越本分、违反礼制或权力界限的行为。它不仅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在现代语境中也常被用来形容行为越界、身份不符或权力滥用等现象。以下是对“僭越”的出处及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

“僭越”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典籍,其含义多与礼制、等级制度相关。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僭越”被视为对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的破坏。随着历史发展,“僭越”的用法逐渐扩展,不仅限于政治领域,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评价。

从字面来看,“僭”意为“超越”,“越”意为“越界”,合起来即“超越本分”。因此,“僭越”常用于描述违背礼仪、等级或职责的行为,尤其在涉及权力、地位或身份时更为常见。

二、表格展示:僭越的出处与释义

出处 文献名称 时代 释义 说明
《尚书·大禹谟》 《尚书》 先秦 僭越:逾越礼制 古代典籍中首次出现“僭越”一词,用于描述不守礼制的行为
《左传·昭公二十年》 《左传》 春秋 僭越:超越身份 描述诸侯之间因权力扩张而越权的行为
《论语·八佾》 《论语》 春秋 僭越:违礼行为 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反对僭越行为
《汉书·王莽传》 《汉书》 汉代 僭越:篡夺皇权 王莽以臣子身份篡位,被史家称为“僭越”
《资治通鉴·唐纪》 《资治通鉴》 宋代 僭越:越权行为 记载唐代官员越权行事,被贬为“僭越”
《红楼梦》 曹雪芹 清代 僭越:身份不符 用于描写贵族内部的越礼行为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 当代 僭越:超越本分;越权 用于日常表达,强调行为越界

三、结语

“僭越”一词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后经历代文献不断丰富其内涵。无论是古代的政治斗争,还是现代社会的行为评判,“僭越”都承载着对秩序与规范的尊重。理解“僭越”的出处与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