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然无存的意思是什么】“荡然无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种事物或状态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彻底毁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语气较为正式,常见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或历史叙述中。
一、
“荡然无存”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文辞之华,虽有可观者,而其志意之卑,荡然无存。”意思是说,虽然文章辞藻华丽,但志向低劣,毫无价值可言。后来,“荡然无存”被广泛用来形容某些东西或观念被彻底摧毁,不再存在。
该成语强调的是“彻底消失”,而不是部分丢失或暂时消失。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准确性。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荡然无存 |
拼音 | dàng rán wú cún |
释义 | 形容某物或某事完全消失,毫无踪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彻底毁灭或消失 |
近义词 | 烟消云散、化为乌有、荡然无存 |
反义词 | 原封不动、依然存在、完好无损 |
例句 | 那座古老的寺庙在战火中荡然无存。 |
适用场景 | 描述历史遗迹、情感、信念、建筑等的彻底消失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中,“荡然无存”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正式写作或文学表达中。使用时应注意:
- 不宜用于口语场合;
- 适用于描述重要事物的毁灭或消失;
- 与“烟消云散”“化为乌有”等词意思相近,但“荡然无存”更强调“彻底性”。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荡然无存”的含义及使用方式。在写作中恰当运用这一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